首页>热点关注>读嘉专题报道小镇人才!

读嘉专题报道小镇人才!

发布日期:2022-05-18信息来来自:中国归谷访问量:2426次

   近日,《读嘉•城事》报道了嘉善归谷智造小镇人才张成俊攻克“卡脖子”技术,为“九章2.0”提供核心部件。


报道内容

   在数不胜数的细分领域,新的应用时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时代的长河中留下或轻或重的足印;和外界炫目的概念形成对比的,是科研工作者安静的世界。

   一个实验室,一台电脑,一支笔,一直以来,张成俊就是这样,沉浸在泡沫下面。他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其博导尤立星研究员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实验室主任,也是位于嘉善归谷智造小镇的赋同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202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的张成俊,毕业后随即加入赋同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并担任研发部技术经理,致力于公司核心产品超导探测器及周边技术的研发。由于博士研究方向与赋同量子核心产品完全契合,来到公司后,张成俊就快速融入进了研发团队。

   对于赋同量子科技,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2020年12月4日,由潘建伟等人构建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问世引起了世界瞩目。

   据悉,该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核心部件之一便是由赋同量子与上海微系统所共同研发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系统。“我们的系统就相当于是‘九章’的眼睛!因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是一种光量子极限灵敏度的探测技术,我们的产品,性能稳定,百通道平均探测效率达到81%,最高探测效率可达98%,这也是当时公开报道的最高探测效率的单光子探测技术,‘九章’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超导单光子探测器件应用验证。”张成俊耐心地向记者解释,“我们目前正在继续为‘九章’的后续做配套,希望用户可以用我们的产品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

   “我们的用户80%来自高校与科研院所,他们在学术上的不懈追求,也对我们的产品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位在学术界非常有权威的教授要求我们把探测器的暗噪声抑制到每秒钟1个,而当时我们的产品暗噪声一般为每秒50-100个。经过多次技术讨论、方案论证以及市场调研,我们决定试一下。”张成俊说。基于前期多年的技术积累,不到半年的时间,张成俊便带领团队实现了将暗噪声的数值降低至平均每2秒1个。这一结果也将赋同量子的探测器暗噪声指标直接推向了国内外工业界的最高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公司探测器在量子存储、量子秘钥分发、暗物质探测等领域的应用,为公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300万。

   2021年,复杂紧张的国际关系使赋同量子核心产品使用的一款特殊低温射频电缆遭遇美国公司的禁运。由于国内没有可用的替代产品,收到禁运通知后,张成俊专门组建了一支含有材料、低温背景的研发团队,经过10个月的多方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可替代进口产品的高性能低温射频线缆。这不仅解决了公司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延伸了产业链。

   在张成俊看来,读书的时候主要是面向“书架”做研究,现在更多的是面向“货架”做产品。从读书时代的质优生到现在的项目带头人,从走出老家山东来到嘉善归谷,过上了往返沪嘉的“双城生活”,张成俊一直致力于学以致用,将“书架”上学来的知识应用于“货架”中,孜孜以求地探索、创造着。“就像相比于洗碗,我更喜欢做饭,做饭是创造新东西,研发也是!能为这个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个世界,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张成俊表示。


   幸运的是,在职业生涯中,张成俊也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赋同量子现有员工30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6人,全职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0.4岁。“我们团队有一群很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大家站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很珍惜现在的环境。看到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某个领域、出现在新闻里,出现在学术杂志上,开心兴奋之余,也更激发了我们研究创造的动力。”张成俊告诉记者。





   浙江赋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公司致力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SNSPD)等超导电子器件与电路及其周边技术的产业化。为我国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提供了多套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获得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代表国家牵头制定国际第一个SNSPD的国际标准,并获得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06奖。公司核心产品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激光雷达等领域。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在超导电子技术和量子信息领域国际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热门新闻